央行告诫银行: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
央行再度发出收缩流动性信号。
23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上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央行希望将今年全年的新增信贷控制在7.5万亿以内。
胡晓炼强调,年初确定的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是符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宏观调控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她坦言,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出现反弹,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势头较强,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今年9、10月份,新增信贷分别达到5955亿元和5877亿元,速度偏快。前10个月的新增贷款总额达到6.88万亿元,较全年7.5万亿元的目标仅余6200亿元。而据了解,本月前3周,部分银行的新增信贷仍然较快。
此外,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胡晓炼表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面对上述两个难题,央行11月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差别调整个别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平抑银行的信贷投放速度,同时收缩流动性。
“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胡晓炼说,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
通胀之下央行二次加息箭在弦上?
11月19日,央行决定从本月29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这是近两周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经此次上调,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8.5%至19%的历史高位。
在国内通胀预期高位运行和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决策层密集调整政策的意图非常明了:控制货币信贷投放速度,调控国内货币的流动性,引导宽松货币政策逐步回归。
“这意味着管理层开始正视货币超发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记者说,“在农业连续7年丰收、经济还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下,当前物价快速上涨背后流动性过剩和热钱流入的因素日益凸显。”
2010年的目标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发行增速目标是17%,新增贷款是7.5万亿元。但现实是,货币增速高位运行,货币供应量突破年初政府目标值。
据悉,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增速为19.3%,广义货币存量和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00%,并超美国位列世界第一。而根据信贷惯性作用,估计2010年的信贷将接近8万亿,超计划投放6.7%。
因此,刘元春建议,货币政策应当从目前适度宽松向中性定位进行转变,M2增速不宜超过17%,新增信贷维持在7-7.5万亿。这需要中央银行进行150-200个基点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同时进行适度加息。
在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央行也指出,此次上调意在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粗略估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
11月份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将回收银行系统流动性总计达7000亿元。考虑到货币乘数的作用,将影响货币供应约在3万亿元左右。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回收了一部分流动性,但未来几个月压力犹存,所以不排除央行年内还会动用加息手段。“近来的一系列动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正在发生微调,正在向稳健靠拢,并逐步回归到正常轨道。”
虽然央行目前更多地依靠依赖存款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力度以及标准等方式来回收流动性,但有专家表示,这种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构成对加息的替代,年内仍有继续加息1次的可能。
在10月19日,央行曾超预期宣布自次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加息幅度太过保守,只是释放了一个政策收紧的信号,实质性影响不是太大。
采用价格型工具来回收流动性的另一个压力来自于负利率。10月4.4%的CPI指数不仅连续9个月超过了2.25%、2.79%的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而且连续3个月超过3.33%的三年期存款利率。
负利率意味着一种无形财富的转移,将会造成储户收入的损失,加速储蓄的分流,而银行存贷息差过高,会进一步释放银行的放贷冲动,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据悉,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仅由于负利率一项,初步预计将造成居民利息少收入约6223亿元。而10月份新增存款1769亿元,同比少增1128亿元,环比下降7003亿元,储蓄分流迹象显明。
考虑到2010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美国第二轮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冲击以及国际资本异动等因素,为了避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刘元春建议,加息不宜频繁使用,且幅度不宜过高。
此外,刘元春提倡,央行应当更多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力度,这种方法应该在中国得到全面的启动。
但也有业内人士强调,年内是否加息还要看国家调控物价的效果如何,如果物价发展符合预期,则加息预期将会推迟;如果CPI继续高企,则加息预期将会进一步加强。 |